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
(血液病学专业——副高级)
1、专业常识
(一)本专业常识
1. 学会血液病专业的基础理论,学会骨髓、脾脏、淋巴结、胸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。
2. 学会骨髓细胞形态学、细胞组化染色、骨髓活检、溶血性贫血、止血和血栓等实验室专业技术常识。
(二)有关专业常识
1. 学会内科其他专业(包含心血管、呼吸、消化、风湿免疫、肾脏、内分泌、感染成人两性疾病等)的有关常识。
2. 学会成份输血、血浆置换等有关部分的临床常识。熟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常识。
3. 熟知与本专业密切有关学科的理论,如细胞生物学、分子生物学、医学遗传学、免疫学等。
2、学科新进展
1. 熟知本专业国内外近况及发展势头,不断吸取新理论、新常识、新技术,包含红细胞疾病、恶性血液病、止血和血栓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进展,并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。
2. 熟知有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。
3、专业实践能力
1. 学会血液病专业的容易见到病、多发病的病因、发病机制、诊断、辨别诊断及治疗办法。对本专业的一些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疾病应有肯定知道,能对其进行诊断、辨别诊断和治疗。
2. 学会本专业危重患者,如急性再障、急性溶血、急性粒细胞缺少、DIC、血栓成人两性疾病、血液病致紧急出血、输血反应的诊治。熟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的治疗等。
3. 贫血:红细胞生理特质、血红蛋白合成、铁代谢;各类贫血(缺铁性贫血、巨幼细胞贫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溶血性贫血、慢成人两性疾病性贫血等)的发病机制、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评价、诊断及辨别诊断、治疗原则和办法。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的发病机制,WHO 2000年分类、诊断依据及预后评价,治疗目的、原则和方案。
白血病:FAB分型、WHO关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(2000年),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和办法。
骨髓增殖成人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,WHO 2000年分类、诊断依据,治疗目的、原则和方案。
淋巴瘤:病理学、病因和发病机制,国际上关于淋巴瘤的分类(2000年WHO分类)及Ann Arbor分期、临床特征、诊断与辨别诊断,治疗原则和办法。
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诊断和辨别诊断、临床分期,治疗原则和办法。
出血成人两性疾病:机体正常的止血机制,出血成人两性疾病分类,实验室检查,诊断思路,防治原则和手段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、发病机制、诊断要素、治疗办法。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的发病机制、自己抗体测试及意义、诊断依据、辨别诊断、治疗办法。血友病的诊断和防治办法。血管性血友病的病因、发病机制、诊断要素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的病因及发病机制、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诊断标准、治疗原则和办法。血小板功能异常成人两性疾病的种类。
血栓成人两性疾病的病因、发病机制、诊断办法,抗凝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、并发症。
成份输血的类型、临床的合理应用(包含适应证和忌讳证),输血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手段。
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准时机、术前筹备、并发症。
4. 对血液病常用药物(尤其是抗肿瘤药、细胞因子生物制剂、分子靶向药物)有哪些用途、不良反应、药理及药代动力学应有较深的认知,在临床实践中做到合理用药。
5. 学会血液病实验室检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,如骨髓象、骨髓活检、细胞化学染色、免疫组化染色。熟知流式细胞术、染色体剖析、融合基因异常的原理及临床意义等。
附:本专业学会的病种
1. 再生障碍性贫血 18.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
2. 巨幼细胞贫血 19.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
3. 缺铁性贫血 20. 血色病
4. 慢成人两性疾病性贫血 21. 过敏性紫癜
5.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2. 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
6.G-6PD缺少症 23.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
7.丙酮酸激酶缺少症 24.血友病
8.海洋性贫血 25.血管性血友病
9.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26.DIC
10.自己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7.输血反应
11. 白细胞降低症和粒细胞缺少症 28. 造血干细胞移植
12. 白血病(急、慢性) 29. 其他
13.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
14.淋巴瘤
15. 恶性组织细胞病
16. 多发性骨髓瘤
17.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